更新时间:2023-02-13 16:39:46来源:搜狐
“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配伍基本原则
龙青峰介绍说,“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学术语,是指中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神农本草经》曾说:“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对临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君、臣、佐、使药,在治疗中各自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组方中的君药,指在处方中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不可缺少的药物,药力居方中之首,体现了治疗的主攻方向;臣药指起到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症作用的药物;佐药包括三种,分别是用于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和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以及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辅助作用的药物;使药包括引经药和调和药,前者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后者旨在调和诸药使其合力祛邪。
就肿瘤治疗而言,其中君药是扶正培本药、臣药是祛邪抗癌药(包括辨证抗癌与辨病抗癌)、佐药是调理脾胃药、使药是调和药或引经药。君药和臣药可根据病情进行转换,灵活掌握。
抗癌药方,也应遵循君臣佐使原则
龙青峰指出,中医抗癌组方同样应该遵循君臣佐使原则,其中君药是扶正培本药;臣药是祛邪抗癌药,包括辨病抗癌、辨证抗癌二种;佐药是调理脾胃药;使药是调和药或引经药。其中的君药和臣药,可以根据
“近年来研究证实:正气不足、癌毒内踞是肿瘤发病之本,癌毒可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正虚有气、血、阴、阳之虚,可表现为整体虚、局部实,但有偏重,初期以邪实为主,后期以正虚为主。”龙青峰提醒说,“所以中医癌症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主,也即把扶正与祛邪药作为君药和臣药来使用。
使用君药、臣药时,应注意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龙青峰强调说,使用君药和臣药进行扶正祛邪时,应注意做到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整体就是宏观性的扶正培本,使
局部即局部抗癌,
【名医档案】
专家简介:龙青峰,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国粹中医肿瘤首席专家、武汉癌症康复会特聘指导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特需门诊教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与研究工作40余年,理论基础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运用中医特色诊断方法,结合中药配伍的千变万化辩证施治。在预防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减轻疼痛及并发症,在中医药防治肿瘤并发症、肿瘤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注重通过辨证使用中药材、抗肿瘤中药浓缩颗粒剂与膏方调理患者体质,增强免疫功能。曾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省、市级课题6项。
擅长项目:肺癌、肝癌、胃癌、鼻咽癌、食管癌、肠癌、胰腺癌、骨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甲状腺癌、膀胱癌、脑瘤等恶性肿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