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节气:秋分之后如何防秋燥,这三点很重要

更新时间:2023-10-09 11:46:53来源:搜狐

中医谈节气:秋分之后如何防秋燥,这三点很重要

闲园落叶,一叶知秋。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迎来了秋分。秋分过后,白天变短,夜晚变长,暑气退去,寒意渐起。燥为秋季之主气,易消耗津液。尤其是秋分过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很容易导致人体出现秋燥的问题。

中医理论中,秋燥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 “暖燥”一般发生在初秋,空气尚热的时候;深秋,空气转凉,多为“凉燥”。秋分以后,凉燥盛行,易引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流鼻涕、鼻塞、干咳无痰或咳嗽少痰,出现口干、鼻干、鼻干等症状。喉咙、皮肤干燥。如何采取措施有效预防感冒、干燥,保持身体健康?谷医堂二级主任医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谷井文表示,以下三点至关重要。

(谷医堂谷井文医师坐诊画面)

1、日常生活《素问·四气调神》云:秋三月,早睡早起,与鸡同乐。由于秋分,自然界的阳气容易收敛、不易释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早睡早起为宜。早卧,以顺应阴气的收养,以养气;早起要顺应阳气的升发,使肺气得以舒展。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秋季,尤其是秋分期间,需要特别注意保养内阴之气。

2、饮食

饮食上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这个节气的特点,可以按照润燥、润肺、滋阴、增酸的原则,适当调整饮食结构。首先,少了辛辣,多了酸味。酸味涩肺气,辛味宣泄肺气。宜秋季采收,不宜撒播。其次,秋燥当令,秋燥容易损伤津液。饮食方面,要防燥护阴,多吃清润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梨等。最后谷井文医生表示,秋分期间可以多吃红薯。据《本草纲目》记载:“红薯能补虚,健脾开胃,固肾阴。”红薯性味甘平,归脾、胃、大肠经。止渴的功效。

3、锻炼坚持适当的锻炼,有助于调节肺气,改善肺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秋季运动适合户外活动,如爬山、爬山、慢跑、骑自行车等。需要注意的是,秋季,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量不宜过大。太大。应遵循循序渐进、从小到大的原则,且过程中不宜出汗过多,容易造成阳气耗损。保持身体开始发热并轻微出汗。运动后感觉轻松、舒适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标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