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1 12:46:38来源:搜狐
中医肿瘤治疗已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那么中医怎样治肿瘤,才能获得预期效果,帮助患者实现长期与瘤共存的目标?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附属医院肿瘤专家方恩喜采取舍病从证的思路治疗瘤,通过恢复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功能来实现整体的康复,以整体的康复来带动并最终完成局部的治疗,在临床上获得确凿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实现带瘤生存目标。
什么是病和证?病证矛盾、舍病从证是什么意思?
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附属医院肿瘤专家方恩喜指出,中医学所说的证,指的是人体阴阳气血、五脏生克、气机升降等整体失调在患病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集中点。其中包含个体的差异性,即同样的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有特异的表现,这是辨证的关键。病指的是一切局部之病变,皆由整体失调所派生。证与病,是一种主与从的关系。
对于肿瘤而言,病和证又是什么呢?
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附属医院肿瘤专家方恩喜介绍说,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病就是癌瘤本身。中医认为恶性肿瘤主要是在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因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引起病理产物聚结某部位而形成的。在癌症发病过程中,正气亏损、正不胜邪是其基础;癌发之后,癌损正气、正不敌邪则是癌瘤扩散转移的重要因素,后期癌瘤肆虐也始于正气衰败。大部分癌症患者禀赋素虚,在癌症初期就会出现正气先溃的现象。到了晚期,往往气随血脱,奄奄待毙,加上手术及放疗、化疗的摧残,其气血几乎耗伤殆尽。
此时,矛盾出现了:其中的一方为猖獗的癌邪,另一方为极度亏虚的正气。前者是病,后者是证。此即病证矛盾。
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附属医院肿瘤专家方恩喜强调说,当出现病证矛盾时,应马上舍病从证,“舍病”就是不再使用一切攻癌解毒、苦寒败胃之药进行“治病”,而是采取以扶正补虚为主的整体性调节,也即“治证”。“治证”的目的是通过恢复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功能来实现整体的康复,以整体的康复来带动并最终完成局部的治疗,取得预期的临床目标。
“治证”的核心是扶正培本,主要包括补血、补气、补阴、补阳这“四补”。补的目的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增强体质,发挥机体的抗病积极性,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确保治疗能够持续进行。补应贯穿于肿瘤治疗会过程:肿瘤手术前后补,可以使手术顺利完成,帮助术后机体恢复;放、化疗期间补,可以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保护脾胃和骨髓,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附属医院肿瘤专家方恩喜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顾护脾胃在“治证”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这是因为首先癌毒会损害脾胃功能。癌毒使正虚加剧,形成了正虚邪恋的恶性循环。而诸虚之中尤以脾虚至为关键,因脾胃居中焦,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功能在恶性肿瘤发展中至关重要,若脾胃功能正常,正气强盛,肿瘤就会受到抑制;若脾胃虚弱,肿瘤则进一步发展或是发生转移。
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附属医院实践表明,晚期肿瘤患者面临癌毒猖獗与正气溃败这一严重的“病证矛盾”或者说“病证冲突”时,舍病从证可以帮助患者振奋食欲,恢复患者免疫功能,度过危急时期。当患者正气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再回过头来“治病”即予以祛邪散结、祛除癌毒治疗),则可以较好地实现抑癌保命、治病留人的目标。
【专家推荐】
方恩喜 中医肿瘤专家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
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中医肿瘤学术带头人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肿瘤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毕业北京中医肿瘤研究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参加过国内外各种中医治疗肿瘤学术会议五十余次,并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曾参与“扶正祛邪·抗癌消瘤”等传统古方疗法的研究,对中医肿瘤的理法方药有较深入的研究。擅于通过扶正培本来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并提升手术效果,以达到改善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癌能力之目的;同时重视通过祛邪抗癌来改善肿瘤部位缺氧状态,抑制癌细胞增长,使其向正常细胞转化,以此重建机体正气,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抑制肿瘤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生存机率。在中医肿瘤治疗上注重传承,敢于创新,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尤其在严重肿瘤并发症和肿瘤急症治疗上都有独特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