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都怕冷,这类人要如何养?

更新时间:2024-06-17 16:12:46来源:搜狐

一年四季都怕冷,这类人要怎么养?

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一些怕冷人群:无论春夏秋冬,都容易手脚冰凉。即便在炎热的夏天,这类人依然觉得浑身发冷,穿着厚厚的衣衫。哪些情况可能会导致人们出现这种“怕冷症”呢?

阳虚者易全身发冷

怕冷,在阳虚体质的患者中最为常见。

阳虚患者的怕冷多表现为全身发冷,伴有神形倦怠、易困思睡、性功能减退、小便清长、夜尿多、大便稀溏等症状,且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总是感觉提不起劲。

这类患者通常性格内向,多沉静,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脉沉弱。同时,不同脏腑的阳虚可兼具不同的表现,如偏脾阳不足,则腹部怕冷更为明显,同时伴有食欲减退、倦怠乏力等;肾阳不足者,除了全身怕冷外,还伴有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等;若心阳不足,则可出现胸中怕冷,伴随胸闷、心慌等;肺阳不足者,易出现背部怕冷,伴咳嗽,可咳出清稀泡沫痰;督脉亏虚者,易出现颈项部、腰背部怕冷等症状。

阳虚体质的怕冷人群,日常可以艾灸关元穴、足三里穴、肾俞穴、命门穴等,以温阳补气。日常可服用温补类食物, 如羊肉、牛肉、鸡肉、山药、小米、生姜、红糖等。

血虚者易手足怕冷

血虚体质者因气血亏虚而不能发挥温煦作用,所以易出现怕冷症状,多表现为手足怕冷, 夏天多可缓解,伴有头晕、疲乏、失眠、易半夜惊醒、心慌等症。这类人群通常面色淡白或萎黄,舌质较淡,苔薄白,脉细。

血虚怕冷者可日常艾灸肾俞穴、肝俞穴、命门穴、足三里穴、关元穴等,以补肾养肝,益气养血。同时,可经常按摩三阴交穴、血海穴、太溪穴等,每个穴位按摩10分钟,以出现轻微酸胀感为度,可起到益气养血之功效。

血虚体质者日常宜食用大枣、阿胶、黑芝麻、 黑豆、乌鸡、枸杞子、桂圆、菠菜、黄鳝、猪肝、鸭血等养血之品。

阳郁者易“冷痛”

阳气主温养周身气血,若阳气郁结,温煦功能受阻,患者亦会出现怕冷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手脚怕冷,有时出现头顶、耳朵、颜面部等处怕冷,症状时轻时重。

若为长期情志不畅或郁怒等引起的阳郁,可出现手足怕冷,伴有 口干口苦、胸胁胀满、面部痤疮、口干、眼干、胃脘不适、易吐酸水、月经不调、面颊部长斑等;

若为长期饮酒,嗜食肥甘厚味等导致的痰湿内蕴、阳气郁结,可出现背部、胸中怕冷,伴有肥胖、胸闷、痰多、腹胀、食欲下降、舌苔厚腻;

若为瘀血内停引起的阳气郁结,多由久郁引起,可表现为全身多部位怕冷,伴随局部有刺痛、肿块等,常有痛处固定不移,到了冬天,怕冷感会更为明显,这类患者通常舌质紫暗,舌上多有瘀点、瘀斑。

阳郁怕冷者可选用艾灸肝俞穴、脾俞穴、阴陵泉穴、关元穴、至阳穴等,可疏肝解郁,健脾祛湿。

阳郁怕冷者日常可适当食用玫瑰花、茯苓、 冬瓜、陈皮、小米、山楂等药食两用之品。

怕冷人群要养成以下好习惯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怕冷人群,都应加强运动锻炼。在平日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如习练太极拳、“六字诀”、八段锦等,以振奋阳气, 疏经通络。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调摄情志,保持愉快的心情,可做一些愉悦身心的活动,如大声歌唱,使肺气得以宣发,利于宣通阳气。

此外,怕冷者应重视艾灸保健。艾灸具有很好的温阳通络、活血通络、祛湿散寒、调补脏腑之功效,十分适合怕冷人群日常使用。艾灸时,宜多灸阳经穴位,具有较好的温阳通经之功。

对于怕冷者来说,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饮食上均应少食寒凉之品,日常做好保暖措施,固护卫气,避免感受风寒。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