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抽了一辈子烟没得肺癌「吸一辈子烟不得肺癌」

更新时间:2023-03-05 08:42:40来源:搜狐

不吸烟的人闻到烟味会反感,忍不住往后退两步,这两步不仅是还给自己一片新鲜的空气,还是为了降低患肺病的概率。可能你也曾想过,为什么有的人都八九十岁了还一直抽烟,他们没有得肺癌,还很长寿,这到底是为什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从“吸烟大国”到“无烟中国”,还需要多少年?

全球烟民超10亿,中国占了3亿多,妥妥地吸烟大国。2006年1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生效,十几年来,已有24个城市紧跟公约,切实实行控烟法规。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和2010年相比,男性吸烟人数下降了2%,距离我们的目标相差甚远。

我们的目标是预计到2030年,吸烟率下降20%,可是现在过去十年了,才下降2%,按照这个速度,还需要10个十年才能达成目标,除非,接下来的时间能大幅度下降,超过以往水平。

男性朋友别不当回事,看看吸烟对身体的伤害有多深

男性朋友发现自己有勃起障碍、经常感觉很累、头发日渐稀疏,往往会认为是衰老了、工作压力太大了,实话告诉你,可能是香烟抽多了。

吸烟是导致ED的凶手之一,烟草中的毒素会损伤血管内皮,加剧动脉硬化,阻碍血液循环,血液无法大量涌入海绵体,阴茎就不能正常勃起。

此外,有害物质会影响激素分泌、合成,使睾酮水平下降,男性的精力、性欲都会受到影响。精子也会被有毒物质损伤,弱精、畸形的概率增加,生殖能力下降。

除了以上几点,抽烟还会增加癌症、炎症、慢性病的风险,抽烟时间越久,风险越大。那些经常咳嗽、吐痰的男性,多数有抽烟的行为,牙齿也特别黄,口中有很重的烟味。

为啥抽烟的人没得肺癌?

吸烟会增加癌症风险,不是一定会致癌。美国一所大学研究发现,长期抽烟的人,肺部细胞会聚积更多的突变数量,这些肺部细胞不会短时间内就发生变化,但是随着暴露时间和突变数量增多,癌变风险也会变大。

而那些抽了很多烟也没有得肺癌的人,可能存在强大的修复系统。

话说回来,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修复能力如何,不能随便验证,别人很长寿不代表自己也会很长寿,还是离香烟远一点比较好。

另外,抽烟量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有的人虽然看着抽烟了,但是只抽这么两三支,不是每天都抽,而有的人一天一包都不够,在身体条件一样的前提下,自然是抽得多的人风险更大。

幸运的事不会发生在每一个身上,同理,长寿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那些抽烟又长寿的人,真的要强大的基因和好运支撑,如果你没有,还是不要轻易尝试,毕竟幸运之所以是幸运,就是因为它很少发生,如果人人都能长寿,那就不叫幸运儿了。

从不抽烟的人却会中招?

约有10%-25%的肺癌患者从来不吸烟,听起来有点残酷,但是却很真实。

因为肺癌的成因是复杂的,除了要警惕二手烟和三手烟,还有其他因素也很关键。

很多女性不抽烟,但是他们的父亲、伴侣、男性同事却会抽烟,有时工作场所也充满烟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同样很危险。而且女性对有害物质更敏感,一旦患肺癌,往往比男性还凶险。

另外,装修污染、大气污染,也会给肺带来损伤,还有一个因素几乎每天都会碰到,那就是炒菜油烟。

有的人租房子住,没有厨房,没有油烟机,做饭时产生的油烟只能从窗户散出去,而油烟距离口鼻很近,很容易就被吸进身体。

长期抽烟的人,突然戒烟,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说到最后,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劝大家戒烟。戒烟刚开始可能会有一段非常痛苦的时期,很多人撑不住,但是只要撑住了,就能迎来新生。

突然戒烟,会出现戒断反应,比如焦虑、口干、失眠、食欲差、烦躁、有破坏欲等等,整个人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浑身难受,耳边不断有人劝自己放弃。

戒断反应会持续多久,其实从自己的烟瘾、烟龄就能看出来,如果已经抽了二三十年,可能要坚持十天半个月才会缓解,如果才抽了几年,身体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就像猛刹车,总要给身体缓冲时间,不必心急,随着时间进展,反应会越来越轻,最后消失。

戒断反应消失后,还要做好心理准备,身体没有依赖了,但是心里可能还有念想,它时不时诱惑你一下,一定要抗住,坚定决心。

一直抽烟还能长寿,这种人少之又少,和患癌的人数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所以大家不要再心存侥幸。远离烟草,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也是为了开启更美好的生活,现在戒烟还不迟,快些行动吧!

参考资料:

[1]为啥有人吸一辈子烟什么病都没有?你可能没那种天赋异禀·健康时报直播.2018-05-31

[2]为什么有人长期吸烟也没得肺癌?《自然》子刊揭示原因·科学大观园杂志.2022-04-12

[3]“健康中国”是无烟中国?10年了吸烟率才下降2%,还差30%·科学网.2020-01-09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