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28 08:43:56来源:搜狐
来源:【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 谢立科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高 伟
“你是一只蜗牛,你的智能手机就是你的外壳——它已经成为你的家。”这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一个人类学家团队的观点。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男女老少,不论工作、学习,还是通信、消费,从起床到睡前,手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身边。因为玩手机引起的睡眠不足等问题随之日益凸显,引发医学专家们的担忧。今年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我国居民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相比10年前,入睡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起床时间晚了37分钟,总睡眠时长少了近1.5小时,看手机、上网是导致睡眠拖延和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巴克衰老研究所近期发表的一项动物实验研究推测称,夜间暴露在手机屏幕等光污染环境中,对生物钟影响很大,不仅损伤视力、伤害大脑,还会累及全身,缩短寿命。
睡前玩手机已成世界公共卫生问题
近日,北京市一位65岁老人因眼睛剧痛无比,大半夜跑去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看急诊,经诊断为一只眼睛眼压过高、青光眼急性发作。医生及时采取了治疗措施,才避免了视神经的进一步损伤。“幸亏就诊及时,否则他很可能就此失明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眼底病科主任医师谢立科说,这位老人喜欢睡前看短视频,每晚都要刷一两个小时。在黑暗光线下,眼睛聚焦、瞳孔长时间散大,可能堵塞眼内房水循环流通,引起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轻则眼胀头痛,重则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类似这位老人的案例,在临床中并不少见。”谢立科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手机现已成为眼病的一大罪魁祸首,医院门诊中因看电子屏幕时间太长而引发严重眼病的患者越来越多。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看,不仅易引起视疲劳,还会导致近视、散光等问题。尤其在黑暗环境下,只有手机的光照强度远远不够,看手机的距离也会不由自主越来越近,眼睛聚焦到小小的屏幕上,瞳孔散大但瞳距缩短,就会看东西模糊。另外,眼睛睫状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疲劳状态,会引起调节功能异常,导致近视发生或近视增加,对眼睛的损伤会更重。对老年人来说,危害更大。随着年龄增长,泪腺本就逐渐萎缩老化,易患干眼症,如果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看,眼睛分泌的泪液会进一步减少,加重干眼症状,除了易诱发急性青光眼外,还会刺激眼底黄斑部和晶体,导致黄斑病变和白内障发病风险大大增加。
近年来,夜晚使用智能手机越来越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睡眠研究会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61%的国人会在睡前玩手机。一项针对日本18~30岁青年人的抽样调查显示,96%的人夜晚会使用智能手机,超85%出现了失眠和心理困扰(情绪失控、愤怒、抑郁)。英国专业服务机构德勤发布的一项报告表明,新冠疫情暴发前,1/3的英国成年人会在深夜看手机;疫情以来,因出行受限,人们居家后花费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时间创下历史新高,每天超过4小时,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因夜间花费大量时间玩手机而影响了睡眠。美国维拉诺瓦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九成年轻人存在睡前用手机上网、手机放枕边入睡的情况,由此带来对睡眠质量及精神健康的不良影响应高度重视。
带来的伤害不只视力损伤
虽然此次巴克衰老研究所的研究是果蝇实验,但夜间玩手机影响全身健康的结论早已在人群调查或研究中有所证实。例如,英国赫特福德大学2014年的一项研究指出,睡前使用智能手机与超重、心脏病、糖尿病等的发病几率增加有关。韩国崇信女子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每天睡前多玩1个小时手机,熬夜时间越长,失眠几率越高,患焦虑、抑郁等疾病的风险更高。专家们表示,长期睡前玩手机会给身体造成全方位的伤害,不只人们看到的视力损伤。
蓝光干扰褪黑素分泌。电子产品的光线中,波长为400~450纳米的,被称为蓝光。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伟说,蓝光会让大脑误以为是白天,抑制褪黑素分泌。褪黑素主要参与调节人类的睡眠-觉醒周期和昼夜节律,研究发现,视神经细胞只要受到蓝光8分钟刺激,就会让身体持续兴奋超过1小时,造成生物钟紊乱。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在1.3勒克斯(照明强度单位)蓝光的照射下,褪黑素的分泌就会终止。而我们常用的节能灯、平板、电脑、手机等光源发出蓝光的强度,远超1.3勒克斯。睡前只要使用2小时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褪黑素的分泌水平就会下降22%,青少年儿童受蓝光的影响比成年人更大。
姿势不正确伤腰颈。谢立科说,人们夜间大多在床上以仰卧、斜倚等姿势看手机,两眼视觉运用不均衡,会造成视力损伤。《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就曾记录了两例在黑暗中侧身斜眼看手机的病例,因眼睛要适应屏幕亮度,两眼视觉细胞中的光敏色素会不同程度地褪去,从而导致“智能手机眼盲症”,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暂时性失明等症状。此外,半靠床头、侧卧看手机会对颈椎、腰椎造成很大压力,日积月累可引发手麻、脖子僵硬、腰酸背疼、头晕以及脊椎疾病。
心理依赖威胁个人生活。高伟说,很多人晚上爱玩手机,其实是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具体说就是,一旦无法使用手机或手机不在身边,就会表现出烦躁、注意力难集中、抑郁寡欢等近似于物质成瘾的情绪症状。智能手机覆盖打游戏、看视频、浏览新闻、购物、聊天等诸多功能,很容易使人上瘾,一直沉迷还会影响人际关系,增加孤独感,而摆脱孤独的渴望,又会导致他们对手机更依赖,造成恶性循环。
戴耳机不当耗损听力。很多人晚上看手机,为了不影响他人休息,常常需要戴耳机,音量过大或佩戴时间过长,可导致噪声性听力损害,甚至不可逆的听力受损。
画面交替快闪,可诱发癫痫。高伟说,手机鲜艳画面的快速闪烁,可能会诱发癫痫。日本曾有一部动漫《精灵宝贝》,其中一集的画面中,有强烈的红蓝光快速交替闪烁,导致了685名儿童在观后出现了眼花、头痛、恶心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暂时失明、抽搐和昏迷。这是全球史上诱发癫痫(光敏感性癫痫症)最多的动画节目。
睡前看手机不超过半小时
专家们表示,睡前放下手机对健康至关重要,每个人都要引起重视。尤其对于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和身患慢病的中老年人来说,更应注意保护视力,避免因睡前玩手机导致睡眠不足。若睡前实在忍不住玩手机,建议这样做:1.使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2.眼睛与手机距离保持在30厘米以上;3.保证房间亮度,在床头开一盏暖光灯;4.床头放个靠枕,尽量坐姿端正,不要侧躺或俯卧刷手机;5.佩戴耳机的音量最大不超过60%,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6.入睡前关闭所有电子设备,或将其放在距离床头较远的位置。
高伟说,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意识到睡前玩手机的危害,而只是将其当作睡前放松方式。其实,睡前不妨尝试与家人聊聊天、听一些旋律舒缓的音乐或睡前冥想等,都有利于更好入睡。谢立科补充说,睡前用红花、防风、薄荷煮水泡脚,利于改善足部血液循环,让足部温暖舒适,人就更容易入睡。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