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健康传播「足智多媒」

更新时间:2023-08-28 08:41:05来源:搜狐

——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暨首届“未来媒体与健康传播研究”研讨会回顾

聚焦健康中国 论坛(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撰稿佘日恒)

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2022年年会暨首届“未来媒体与健康传播研究”研讨会之智能媒体助力“健康中国”圆桌论坛于2022年11月12日下午在线上正式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委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未来传播研究所联合主办,邀请到来自政产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智能媒体如何助力“健康中国”国策最后一公里的落地议题展开跨界讨论。

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同时,健康中国明确提出“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等举措。在构建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动“互联网 健康医疗”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方面有明确的导向。

在此基础上,本次圆桌论坛以“智能媒体如何致力健康中国”为主题,由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陈静茜主持,探讨了目前健康中国推进信息化服务,和实现国策到人民的每一个家庭的落地的痛点以及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特别地,针对医疗信息构建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用,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本次论坛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以《医疗大数据应用与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主题,下半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生活服务》为主题。

医疗大数据应用与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在上半场论坛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部副主任、研究员朱兆芳简要介绍了其单位的主要工作并强调了妇幼健康政策传播的重要性,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马良坤则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研究讲述了健康传播与营养科、心理学科、口腔科、运动医学科等多学科,多业界组合发展的可能。百度指数负责人岳燕祥则从大数据的周期长、强意图和全人格展示等显著特征说明了百度指数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适用性和重要性。

朱兆芳指出,信息的标准化、互联互通与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是“健康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三大痛点,无论是从机构层面还是人群层面考虑,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有待改善,而这一点在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中作为重点任务,有望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达到健康信息的“书同文,车同轨”。

在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上,马良坤也指出在一线医务工作中发现不同病患使用的健康APP各异,而医务人员无法收集病患在家中的健康数据,健康信息的条块化成为提高医疗工作效率的阻碍,而基于家庭的健康生活方式实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落脚点,这一点亟需从国家政策层面给予临床医生、社区医生、人民群众支持。而从医院的角度看,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为中心,则必然面临收入减少的绩效问题,如何建立以医疗大数据为基础的医务绩效考核机制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健康信息传播方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总编助理、健康中国年度论坛秘书长李晨玉介绍到,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作为目前直属的唯一的专业垂类健康客户端,有一系列频道,如中医药频道、抗药频道,疫苗频道等。该客户端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和阿里巴巴针对养老议题联合申报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区块链的老年健康智能照顾平台研究与应用。可以说,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上,媒体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大。然而,在健康信息化服务上,目前也存在几个痛点,一是技术可及性,二是政策覆盖,三是如何取得群众信任。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院陈宇综展望了技术的支撑性作用,如通过无创伤的可穿戴设备收集健康信息,为诊断治疗提供信息基础。

健康中国建设为了群众,也必然依靠群众。在了解公众心理认知上,百度作为我国最大的搜索引擎优势显著。百度指数负责人岳燕祥博士依托百度指数呈现了从2017年起健康中国主题的关注热度趋势图,指出 “近年来互联网用户对健康中国主题的搜索热度年均增长率高达80%”,并进一步展示了健康中国主题下搜索指数最高的十个主题词。以大数据为支持的健康引导、疾病预防,尚有很大空间,百度指数期待与更多的机构、团队合作,充分挖掘用户需求,让大数据的价值更加凸现,让科技向善的力量更加强大,共同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与发展。

图1 百度指数:健康中国主题2017年以来搜索热度趋势

图2 百度指数:健康中国主题下,搜索词top10

面临我国医疗服务资源和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痛点,云知声智慧医疗事业部产品总监孙熙提出,希望以人工智能分担医生部分工作,为患者提供服务,比如通过AI完成患者诊前、诊中、诊后的咨询和干预。

在上半场论坛中,专家们都无一例外地提及医疗健康大数据的标准化和结构化问题,而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陈宇综基于与医疗机构的合作经验提出,样本采集数据渠道畅通与否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将影响到数据的共享与处理以及健康引导该往哪一方向进行。

孙熙则从现有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上的数据不完善的现状提出了电子病历数据归集、汇总、标化的必要性。

马良坤和圣荣进一步补充,针对妇幼健康,孕期实则是一个很好的健康宣传时期,这一时期里,孕妇及其家人对健康信息具有极高的需求,而华为或已做出业界维度的贡献,如在女性健康方面,华为有基于穿戴设备的易孕期排卵日的检测,另一方面,华为Research平台也欢迎外界专家建立研究项目,只要具有相关伦理报告,即可在该平台进行备试招募和院外数据搜集,与院内数据相结合实现“双向奔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生活服务

在下半场论坛中,健康报社健康中国传播发展中心总监、主任编辑罗刚认为,媒体在当下的健康传播体系有三种角色,首先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角色;其次是信息服务角色,如健康知识的科普,求医问药的信息平台搭建;最后是在数字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为企业提供数字服务和为行业赋能,如基于人群画像对重点人群的信息推送。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元宇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田垚从产业角度出发阐明了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的时代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AI、VR、AR、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都极具潜力,而元宇宙作为一个海纳百川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形态,将有望改变生产关系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和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落地。然而在政、产、学、研、用、媒、商等多方的联合和融合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在新时代下的新方法和新手段才能有效推进。在推动医疗健康事业上,目前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元宇宙专委会已有相关项目,包括了医药元宇宙、中医药传承、心理健康等各个领域的专项计划与课题。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副总裁赵国臣则从健康普惠的角度带大家关注到了我国中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卫生医疗健康状况,这些地区在技术可及性、塑造民众意识、信息化和政府管理手段上都面临许多挑战。立足于腾讯红雨伞计划,他们已开展低资源地区儿童先心病筛查和医生培养工作,通过AI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建立起“筛-查-治”的医疗网。

北京清博智能科技公司CEO郎清平从健康传播的效果评测角度进一步说明了虚拟技术对实际医疗工作的支撑作用,如通过虚拟人代替医生做普及性的知识传播,以及与病患进行互动问答,心理交流和辅导。

北京诺亦腾科技有限公司教育行业总监刘超以2022年上半年在宁夏所做的覆盖6000个青少年学生的脊柱侧弯评测为案例,说明了技术支持健康中国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一是疫情环境下企业不能持续投入过高的人力物力成本进行带有公益性质的医疗普惠工作,二是人工智能方向“对答如流”的AI数字人依然离不开真人的操作,如何实现其对人类语言、心理、思想的深入理解存在困难,三是大规模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北京泽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合伙人时梅则进一步补充了健康科普信息如何吸引用户注意力的问题,提出健康信息如何才能做到简明易懂又生动有趣。

医疗健康领域的数字应用:呼唤“融合”、“共创”、与“合作”

在互动交流环节,为达成家庭、个体在健康生活方式上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政产学研用的合力形成痛点在哪,会上专家学者展开了丰富的交流。

刘超指出了内容的重要性,以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以真实的内容留住用户。

马良坤强调技术在“发现问题”上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媒体、平台 “解决问题”的查缺补漏作用。赵国臣则着眼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同时重申可及性的重要性,可及性将是未来解决低资源问题,解决健康中国“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工具。

罗刚从需求侧角度说明公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下对卫生健康信息的诉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而供给侧却充斥着大量健康谣言甚至是“伪科学”,面临供需两端的信息不对称,基于Web3.0时代的各种技术或许能成为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郎清平进一步指出技术要为内容和渠道提供服务,在健康信息领域,内容的专业性可让用户产生极高的信任感,这需要专业的医务工作人员为内容进行背书,同时鼓励医疗领域的专家加入健康中国的新媒体矩阵,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上建立账号,建立健康传播阵地。

最后,朱兆芳认为,健康中国建设中,公民个体是健康的第一负责人,面向大众开展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监测都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医疗机构是健康传播的主体,医务人员应该提高自身健康传播能力,借助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更好地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同时应该打通院内院外的互联互通,实现智慧医疗和智慧管理。总而言之,建设健康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全社会、多行业、新技术的信息服务体系。

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学界和产业界的嘉宾参与了跨界圆桌交流

圆桌论坛结束后,研讨会进入闭幕式环节,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迪主持。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少晶致辞,对参会的各位嘉宾、老师、同学表示感谢,对年会成果对于健康传播的实践指导意义予以高度肯定,并邀请更多的专家学者加入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

在参会嘉宾、专家、学者、老师、同学线上“云”合影后,首届“未来媒体与健康传播研究”研讨会圆满结束。

(责编 秋时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