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抑郁症的书「如何拯救一个抑郁症患者」

更新时间:2023-10-09 08:45:47来源:搜狐

让你重生阳光里 | 豆瓣畅销榜Top5心理自助书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英] 罗伯特·戴博德

豆瓣:8.4(10000 评价)

林学长评分:4星(满分6星)

概述:一本非常经典、有深度且畅销的弗洛伊德心理学童话入门书。

适合人群:有抑郁症症状,但不愿用药或看心理医生的人群。

书中金句:

“适应型儿童”的所有行为里,怄气是最能说明怎样用时间来稀释愤怒的例子。通常这是孩子在权威之下无法随心所欲才做出的反应。

有些人会竭尽所能地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件,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这种活法看起来很容易让人抑郁。

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主人公是一只“富二代”蛤蟆,他曾经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天天以泪洗面,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在朋友们的强烈建议下,他来到心理咨询师苍鹭的诊所,完成了10次心理咨询,最终找回了自信与快乐。

我印象里,弗洛伊德的学说中最有名的是“决定论”:一个人成年后的性格,完全由他童年时期的遭遇决定。蛤蟆先生作为“朋克一代”,曾经做过不少荒唐事,他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本质上源于童年时代对严厉父亲的顺从与畏惧(“陷入父母自我”中),毫不夸张的说,长大后的他,实质上是用一生的内耗来治愈自己的童年——直到白鹭的出现,扭转了颓势。

但这种“家长式”的亲缘控制并不是英国才有的现象。

我们东方也有着根深蒂固的教育家长制传统。西汉哲学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曾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就是“纲常”,即父亲有权决定孩子的行为规范,而这种伦理已经深深融入国人血脉。以人性之幽微,估计现在很少有家长能分清,对子女的“教导”何时是出于亲情和引导,何时又是出于权力欲和支配欲,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吧。

从这一点出发,《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常年雄踞豆瓣畅销榜Top5也就解释得通了——这不仅是一本那些被父母伤害后的孩子,寻求自我疗愈的“解药”,也是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反思自身教育方式的“疫苗”。

毕竟大家都开始意识到,“关爱”从来都有个不甚悦耳的别名,叫做“控制”。

Hello~这里是伦敦政经林学长

深耕社科,用沉浸式阅读对抗精神熵增✅

.

日更阅读Plog in

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历史......

.

#心理学#​#好书#​#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