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养老服务「养老服务创新」

更新时间:2023-10-14 08:45:49来源:搜狐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这一表述凸显了养老服务之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的极端重要性,养老服务消费被置于重要地位与我国老年化进程加快密切相关。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明确提出,要“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发展银发经济”。我们要创造新环境新机制以不断适应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推动适老化改造,开发适合老年人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我国养老事业行稳致远。

开发新技术增加养老服务内涵

养老领域为科技发展提供重要应用场景,层出不穷的科技创新应用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给养老带来革命性突破,极大延缓了衰老带来的各种不便。养老的巨大需求反过来也激发出新的技术,敦促我们实现需求与供给有效衔接。随着5G技术广泛运用,其高速度、低时延、低功耗、泛在性等特征给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带来了充分可能,“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年长的病人患者更是如此,智慧医疗随着老年化的到来将会井喷式增长,足不出户就医将逐步成为可能。要提供及时的健康管理和看护,互联网、物联网加上医疗终端提供了便捷的自我体检,让老年人可以及时掌握自身状况,而且移动医疗能精准跟踪服务对象的健康数据与指标;不断提升新型看护技术的适配性,通过互联网、毫米波雷达,串联起看护椅、智能手环、智能手机甚至集成到所有家用和临床设备中,从而准确监测到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生命体征。

新型可视化服务有助于增强老人生活趣味,运用VR/AR、XR、元宇宙等技术,为老人设定各类可转换场景,让老年人身临其境,探索新的事物和适当娱乐以有益于身心健康;通过元宇宙可以让老年人与子女实现“实时同在”,建立元宇宙家庭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针对老年人的孤独问题,应当大力发展陪伴型机器人。在心理上、生活上进行高效交流,通过技术迭代、机器学习不断推出愈发智能的机器人,升级当前陪伴型机器人的功能和服务。针对残疾老年人,应当开发出各类数字化健康科技、智能产品,与现实社会实现无障碍畅联,避免与社会严重脱节,焕发出老人的活力与精彩。

用新装备改造或建设养老设施

养老基础设施是养老服务的直接体现,新装备应用为养老设施插上高品质供给的翅膀。一方面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存量的基础上,对传统养老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适老化改造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加强监督和验收的基础上可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建立改造的统一标准;要出台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充分利用现有养老资源,对于老旧小区开展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社区或村集体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为企业进行适老化改造提供便利;要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老年人护理型床位、病区以及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特色科室,提高乡村老年人就医的水平;在老旧小区改造中,通过购置、补建、置换、租赁等方式推进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

另一方面,要采取全新理念建设新的养老设施,尽可能运用新型设备,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与吸引力。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各地要严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确保新建居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支持鼓励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养老服务,同时《规划》里也提到“全面清查2014年以来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配套情况,定期进行全国通报,2025年前完成整改”。无论对于改造还是新建,地方政府都要定期组织开展养老服务设施使用状况检查,加强常态化督查,对于未按养老服务用途使用的配套设施产权方,要探索依法实施合理的经济处罚方式。

创新模式提升养老服务效率

模式创新要保证在养老体系里协调各方利益,提升养老效率,提升养老的覆盖面,增强社会关注度与支持力度。要以新理念升级改造传统养老模式,深化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乡村养老、居家式社区养老、异地养老、基地养老等模式,对于涉及房产的以房养老、合居养老、售房入院养老、售后回租、遗赠扶养等模式需要强化和确保老年人权益。要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模式,随着养老需求不断释放,在城市里出现了养生养老社区新模式,即通过会员型养老公寓结合产权型亲子养老产品,打造三代人全龄共生的社区;农村社会互助养老新模式也是农村养老的有益探索,即由村委会主办,利用集体资金、闲置房产或租用农户闲置房产设施,按照村集体经济实力承担日常运转费用,养老对象自愿入住,衣、食、医由老人和子女保障。

还可以积极推广“养老超市”模式,将分散的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比如把家政、钟点工、商品配送、社区医疗等资源统一打包整合到智能化平台上,当老年人有需求,只要在公共服务平台刷卡就可以享受到相应服务,假如老年人生活难以自理,可以配备更加便捷的无线终端以快速得到服务;应当鼓励各类服务组织进入“养老超市”,扩大其“货架”,通过引入“时间银行”模式,动员各类人群参与养老服务。要鼓励发展“养老金融”,依托大数据,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各类金融组织拓宽养老服务业融资渠道,比如聚焦保险产品创新发展保险科技,创新养老金投资产品发展财富科技。

发展新产业拓宽养老服务边界

养老产业是以市场化为导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养老服务。前述《规划》显示,我国老年人规模大且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需求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养老产业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优质普惠服务供给不足、专业人才特别是护理人员短缺、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有待加强、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尚需提升等方面,需要大力发展“养老 ”破除养老服务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难题。要发展养老 旅游,对于条件好、体能强的老年人,既能开阔眼界、提升生活质量,也能促进消费、拉动经济,要把养老服务和旅游资源紧密结合,有足够条件的老年人可以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目的地养老。要发展养老 康养,从行为学上看,“康”是目的,“养”是手段;从生命维度看,康养兼顾了生命的长度、生活的质量及精神的丰富度,养老 康养包括身心两大方面,它是集养老、旅居、养生于一体的高质量养老模式,据此大力发展康养药业、食品、保健品及康养装备制造产业。要发展养老 地产,这是“住房改善”和“养老服务”的结合,能创造出巨大的需求,从护理、康复、健康管理、医疗、文体娱乐、餐饮服务到日常起居,专业管理团队可以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服务,从而实现优质养老服务和品质地产有机结合。

还要发展养老 创业,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经验和创造力,支持老年人二次创业,在城市开展开辟空间为老年人创业提供便利,在乡村支持农产品技术化改造,为农村老年“能人”拓展舞台,创业型养老不仅能发挥出老年人的“余热”,也是自我养老的高端化体现。

(作者系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博士后,深圳市深港澳合作创新研究会会员)

责任编辑:许革,张彦武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