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3 08:47:07来源:搜狐
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经有过“拉肚子”的经历,有时是在一次大量进食肉类之后,有时是在吃生冷刺激性食物之后,大便出现了溏稀症状,甚至是排出了稀水便。
但是,受饮食因素影响的腹泻,往往持续非常短暂,在一两次排便之后就会恢复正常。
而如果是排便次数明显超过了平日习惯的频率,大便变得越来越稀薄,水分明显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了200g以上。
又或者是粪便含有未消化的食物、脓血、粘液,排便过程中还出现了腹痛、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这就可能是疾病到来的信号。
按照腹泻病程时间的长短,腹泻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腹泻基本都与感染性疾病有关,比如肠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都可导致腹泻。除此外,食物中毒、服用了其他特殊的药物、急性坏死性肠炎、食物过敏等等,也可能会导致急性腹泻的发作。
但是,慢性腹泻的原因却十分复杂,以下几类疾病都可能会导致慢性腹泻:
1、肠道疾病
肠道疾病造成的腹泻分为感染和肺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疾病包括了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细菌性疾病、肠道结核、血吸虫病、念珠菌病等等。而非感染性的疾病则包括了慢性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或缺血性肠炎、尿毒症性肠炎等等;
2、肠道肿瘤
可能会造成腹泻的肠道肿瘤有两类,第一就是肠道息肉,比如腺瘤性息肉病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对肠道黏膜造成刺激,导致肠道黏膜分泌改变,继而出现腹泻症状。
第二种就是肠道恶性肿瘤,这包括了结肠癌变、直肠癌变、小肠恶性淋巴瘤等等,它们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患者排便习惯会有明显改变,并伴随腹泻症状出现;
3、肝脏疾病
肝脏其实就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出的胆汁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就是中和胃酸,第二就是配合小肠吸收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等物质。同时,肝脏还有合成营养物质、代谢、储存等生物转化能力。
所以,在肝脏出现疾病之后,比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癌变等,患者就可能会合并消化道症状。特别是在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含蛋白质或脂肪较多的食物时,患者就会有腹泻症状;
4、胰腺疾病
胰腺也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它的内分泌功能为产生胰岛素,而外分泌功能就是产生含有各种消化酶的胰液,配合肠道吸收脂肪类物质。
所以,当胰腺出现疾病,比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变等,患者就可能会有厌油、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特别是胰腺癌在进入晚期阶段后,患者甚至是会出现脂肪泻。
除了以上几类提到的疾病之外,胃部病变、胆囊病变(炎症、结石、癌变)、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烟酸缺乏症等等,都可能会造成长期腹泻的问题出现。
因此,如果腹泻持续了两周以上没有缓解,无论如何调节饮食也无法改善,这就是疾病已经找上自己的信号,提高警惕,积极就医进行相关筛查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