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8 08:48:20来源:搜狐
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这个节日的主题,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道上一声祝福,送上一份安康,祝福天下父母长寿健康。
中国古人长期坚信“阴阳五行”和“术数”的学说。《周易》把自然数的奇数一、三、五、七、九称之为“阳数”,偶数二、四、六、八称之为“阴数”。根据阴阳相生相克的原理,阴阳的势力相均衡,就是“阴阳和谐”,假使“二阳相逢”,如两只公鸡相遇,必然会发生冲突、打斗,那就是不吉利、凶险。
农历的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二阳相逢”的日子,被古人认为不吉利,因此必须举行一些仪式来消除不祥。例如,在农历三月初三,人们会到水边,用水泼到身上,称之为“祓禊”,以祓除晦气。不过,北方的三月气温偏低,这种“泼水”活动难以发扬光大,当这种“祓禊”风俗传到了气温偏高的南方,就演变为“泼水节”。
“九”是自然数中最大的数,《周易》以为“九”是“阳之极数”,当然,“九月九日”是两个“阳之极数”相逢,是最凶险的日子。顾名思义,“重”就是重复、重叠,把“九月九日”称之为“重阳”,就是两个“阳数九”重叠的意思。为此,人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应对九月九日这个凶险的日子,而在民间口口相传的风俗中,登高、佩戴茱萸囊就成了化解这一日凶险的主要方法。
久久重阳,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综合自:百度百科、档案春秋、新浪
编辑:童薇菁